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飲食療法 >> 跟糖尿病患者講明白“吃”

跟糖尿病患者講明白“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美味的飲食可提高人們的生活樂趣。可是,糖尿病患者卻不能隨便吃。

  曾經有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前來就診,他長期血糖控制不好,而且時高時低,甚至曾發生低血糖反應,病情非常不穩定。我詳細詢問他的飲食控制情況後得知,原來他在血糖控制稍好時,飲食控制就不太注意了,血糖隨之升高;而當血糖控制差時又非常嚴格地控制飲食,此時又容易發生低血糖。後來,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飲食控制,兩個月後血糖便變得穩定而良好了。

  上述例子說明掌握正確的飲食治療來控制血糖極為重要。對於輕度高血糖的患者,單純控制飲食就可使血糖達到良好的程度。那麼,如何進行正確的飲食治療呢?

  最重要的是,飲食方案及進食時間應較為恆定。患者應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及愛好選擇幾套適合的飲食方案,早、中、晚餐及夜宵的量均應恆定,品種也應較為恆定,堅持下去,不能作較大的改變。

  每餐進食量所含的熱量,可在醫生幫助下計算。具體的方法是:第一步,必須知道自己的標准體重,簡單的計算方法為:標准體重(公斤)=[身高(厘米)一100]XO.9(男)[或0.85(女)]。第二步,計算每日總熱量。首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每公斤標准體重所需熱量。一般情況下,成人休息狀態下每公斤標准體重需要104.5~125.4千焦熱量,輕體力勞動需要125.4-146. 3千焦,中體力勞動需要146.3-167.2千焦,重體力勞動需要167.2千焦以上。然後計算每日總熱量,以標准體重X每公斤標准體重所需熱量即可。第三步,確定各種食物成分的需要量:①蛋白質需要量,約占總熱量的12%-20%:一般每公斤標准體重需要量為0.8-1.2克,每克蛋白質產熱量為1672千焦。②脂肪需要量,約占總熱量的30%:一般每公斤標准體重需要量為0.6-10克,每克脂肪產熱量為37.62千焦。③最後計算碳水化合物(即澱粉類食物)需要量,約占總熱量的50%-60%:以總熱量一(蛋白質熱量十脂肪熱量)即可。第四步,可將總熱量按1/3、l/3、l/3或1/5、2/5、2/5分為3餐,或按1/7、2/7、2/7、2/7分為4餐。

  要提醒的是,具體計算熱量及各種食物需要量時還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如孕婦、消瘦者、營養不良者應增加熱量,而肥胖者則應減少熱量,所以在計算熱量時最好先咨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

  另外,進食量還可根據自己進食後的感覺來判斷。一般來說,患者進食後感覺剛剛吃飽或有略微饑餓感則可。如果患者血糖控制較好,且較頻繁發生低血糖時,可減少藥物,但不能通過增加飲食來解決。反之,也不能通過更加嚴格地控制飲食來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像上述那位患者,經常變換飲食量,結果導致血糖變化較大。

  品種方面,每餐可選擇幾種喜歡的食物交替食用。澱粉類可用米、面交替,肉類可用豬肉、牛肉、魚、蝦、雞等交替。例如,今天中餐吃豬肉和魚,晚餐吃牛肉和蝦,明天中餐則吃雞和蛋類。有些患者知道澱粉類食物應少吃,但卻不知道蛋白質類食物也應少吃。不少患者就是由於未嚴格控制蛋白質類食物而使血糖控制不好。因為蛋白質在體內可轉化為葡萄糖。控制蛋白質類食物還可預防糖尿病腎病進一步發展。

  糖類的食物均應避免,但可進食一定量的水果。患者應盡量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西瓜含糖量為 4.2%,桃子、梨子、枇杷約 8%-10%,蘋果、橙、柑桔約 11%一13%,香蕉、柿子、荔枝約 14%-16%,棗、甘蔗約 20%。另外進食水果最好在餐後,量亦應恆定,並適當減少正餐量。特別喜愛吃甜食的患者,可進食少量代糖食品,但要注意某些代糖食品也能輕度升高血糖,所以不能吃太多。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因大量進食代糖食品而導致血糖難以控制。

  推薦閱讀:運動不僅能降低血糖,還能強身健體,是糖尿病患者治療的一種輔助方法。很多患者在運動之初有一種新鮮感,運動積極性也很高漲,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便失去了興趣,最後放棄運動。 那麼,怎樣才能將運動的積極性長久保持下去呢?>>>>詳細內容請點擊查看《提高糖友運動積極性7法

糖尿病熱文精彩推薦 16款蔬果 吃吃就降糖 兩個月控制住糖尿病 糖友們的餐後降糖秘笈 枸杞水糖友降糖新秘訣 6款蔬菜 齊來降血糖 糖尿病人如何吃好早餐 解析糖尿病與性關系 糖尿病+高血壓的飲食

更多糖尿病最新資訊,請關注39糖尿病頻道——中國第一糖尿病門戶

熱門圖文
糖尿病人不適宜吃路邊燒烤食物

夏天的腳步正在一步步的臨近,在夏天裡人們常見的街邊美食就是燒烤了,夏天的晚上,很多人都喜歡

孕婦血糖高吃什麼孕婦飲食

有些孕婦血糖高,這在我們周圍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千萬不能不重視,放任自流,那樣的話,很有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