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飲食療法 >> 糖尿病人要學會喝水

糖尿病人要學會喝水

  糖尿病患者均有口干、口渴、多飲的病症,這是人體內細胞嚴重缺水的表現,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應該“科學地” 根據人體的生理要求來安排每天喝水的數量、時間和方法。這對保證人體的健康和改善糖尿病口渴、多飲的症狀有重要意義。人們感到口渴了才喝水,這種雖能即時補充部分水分不足,其實身體已經受到損害。因為口渴是表示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缺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樞神經發出要求補充水分的信號。口渴後才喝水,等於“禾苗干枯才灌溉”,這樣禾苗已受損,生長造成危害。因此,人們應當養成科學的飲水習慣,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
  
  正常人一晝夜排出的尿量約為1000~2000ml之間,尿比重介於1.015~1.025之間,尿一般為淡黃色,呈酸性反應,PH值介於5.0~7.0之間。葷素雜食的人,尿呈酸性,PH值均為6.0,這是由於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硫酸鹽、磷酸鹽等隨尿液排出所致,素食的人由於植物中所含的酒石酸、枸椽酸等均可在體內氧化,所以酸性產物較少,而鹼基排出較多故尿呈鹼性。
  
  水,人體所有組織都含水,如血含水90%,肌肉含水70%,骨骼含水20%。水在體內直接參與氧化還原反應,促進各種生理和生化反應的進行,沒有水就不能維持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分泌、排洩等生理活動,新陳代謝也就無法進行。
  
  身體內許多物質都能溶於水,並分解為離子狀態,體內的水來源於每日攝入的脂肪、蛋白質、糖代謝中產生的水分,每克蛋白、脂肪、糖分別產生0.41g、1.07 g、0.55 g的代謝水。一般成人每天攝入2500千卡熱量,產生的代謝水為300毫升,每日攝入量與排出量保持動態平衡,水代謝與鹽類代謝有密切關系,組織中鈉鹽對水分有蓄積作用,鉀鹽和鈣鹽與此相反,患腎炎、心衰、高血壓、糖尿病時為防止水腫,應限制鈉鹽的攝入。
  
  缺水和脫水,水分丟失過多,細胞外液形成高滲,細胞內水分外移可形成脫水、缺水;失水占體重2%時就會有口渴、尿量少;達6%則全身疲乏、抑郁、無尿;達15%以上會有煩躁,眼球內陷,皮膚失去彈性、體溫、脈搏增加,晚期可出現脫水昏迷。
  
  人體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經過呼吸道、大小便、皮膚等)約為2500毫升,除了體內物質代謝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應從飲食中補充2200毫升,才能達到平衡。這2200毫升的水應該怎樣科學地補充到人體中去呢?基本方法是:早、午、晚餐前30分鐘左右空腹喝溫開水300毫升左右,餐時先湯後食。飯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內停留2至3分鐘,便迅速進入小腸並被吸收進入血液,一小時左右可補充到全身組織細胞,供應體內對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證組織細胞中的生理含水量。因此,飯前補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為睡了一夜,時間較長,人體損失水分較多,早上醒來,多飲些水是非常重要的。喝水方法為,最好是溫開水,也可適量用一些菜汁等兌水喝。天熱多汗,應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後應補充一些極淡的鹽水。
  
  另一方面,為什麼進餐時要先湯後食呢?因為進餐時喝一定數量的湯水,有助於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動時,將食物和胃液攪拌,進行初步的消化,並提供更多的水分,以有利於食物在小腸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如果餐前、餐時不補充適量的水分,當飯後胃液大量分泌時體液失水,勢必引起口渴,這個時候再喝水,就會沖淡胃液而影響消化,還要因喝水過多而增加心髒和腎髒的負擔。所以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一樣要重視科學飲水,來達到身體健康。

熱門圖文
糖尿病人喝茶的時間以及注意

我國有歷史悠久的茶文化,糖尿病人也是可以喝茶的,但是有一些原則需要掌握,下面我們就把糖尿病

糖尿病人一天吃多少量主食最合適

糖尿病患者一般來說都會限制患者的飲食,並且都會有自己的食譜和總熱量。那麼,糖尿病患者一天可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