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下流行跑步風,中青年對各種馬拉松賽事趨之若鹜。然而,一項新研究顯示,對國人而言,常年做做散步,應該比偶爾跑步更有用。
今年4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報告》指中國約有1.1億糖尿病患者,另外約5億中國成年人處於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即意味著,近一半國人的II型糖尿病患病風險較高。
所謂糖尿病前期,系指患者的血糖指數較高,卻未達到II型糖尿病的臨界值。這類患者仍屬於可防可控的范疇,並非每個人最終都會變成II型糖尿病,只要通過生活方式改變、減肥和一定醫療處理,血糖水平也可以降至正常值范圍內。
而美國杜克健康研究所的新研究結果表明,在預防糖尿病方面,經常走路比做劇烈運動的效果更明顯。參與研究的醫生專家建議,經常散步,並減少飲食中的高脂肪食物,可以確保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不會發展成II型糖尿病。
據《糖尿病學》期刊介紹,研究人員花了六個月時間研究150名隨機抽取的空腹血糖處於糖尿病前期值的患者,他們被分為四組。第一組受測者按照國際通用的糖尿病防治方案DPP(一種以半年內降低7%體重為目標的介入治療標准),進行降低熱量攝入、低脂飲食和健身鍛煉。他們的任務包括改變飲食結構,每周散步12公裡等。
其余三組受測者則主要通過運動鍛煉調節:第二組患者進行少量的中等強度鍛煉,即每周散步12公裡;第三組患者則主要進行大運動量的中等強度鍛煉,每周散步18.5公裡;第四組則參與高強度運動,每周跑步18.5公裡。
結果表明,采取被譽為“黃金標准”的DPP模式治療的患者們,效果最佳,總體糖耐量(葡萄糖耐受量)改善9%。糖耐量是人體處理攝入糖分能力的核心指標,也是判斷糖尿病發展情況的一項指標。
但每周只做18.5公裡散步鍛煉的一組,效果也非常接近,其糖耐量也改善7%;每周散步12公裡的一組,糖耐量改善5%;而進行高強度跑步鍛煉的一組,效果最差,只有2%的改善幅度。
這意味著,在糖尿病預防問題上,散步的效果勝於跑步。而按照每周散步18.5公裡的標准,如果每天都步行,即日均只需走路2.7公裡即可達標,每周散步五天的話,則需要每天走3.7公裡。
負責這項研究的杜克大學醫學院心髒科博士克裡斯·施倫茨和威廉·克勞斯醫生解釋說:“試驗結果表明,即便只是運動,也能起到限制卡路裡的黃金標准同等的效果。原因在於,高強度運動時,人體更傾向於燃燒葡萄糖,而不是脂肪,相反,中等強度鍛煉時身體則更多消耗脂肪而非葡糖。我們有理由相信,中等強度鍛煉的其中一大好處,便是消耗掉了肌肉中的脂肪,這些都是肌肉所吸收的葡萄糖。那非常關鍵,因為餐後,肌肉是身體儲存葡萄糖的重要倉庫。”
科學家強調,這次實驗的數據表明,在預防糖尿病的三大有效途徑:減肥、飲食和鍛煉中,八成的效果都來自於中等強度運動,即散步等頗為輕松的鍛煉。
糖尿病人的四大防治誤區
飲食控制誤區:很多糖友知道糖尿病要少吃飯,但其他葷菜和零食卻不控制。認為不含糖就對血糖沒有 |
|
糖尿病為什麼會找上年輕的人呢
每個人患上疾病都是有原因的,疾病不會無緣無故的纏上你,每件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之所以你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