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有接近1/3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注射胰島素已經成為這些病人每日的“必修課”。然而,許多患者由於注射技術不規范,導致胰島素的作用大打折扣,從而影響血糖的控制達標。為了規范胰島素注射技術,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於今年8月14日,正式頒布了首部《中國糖尿病胰島素注射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並將每年的11月7日定為“糖尿病規范注射日”。下面,筆者結合《指南》的有關內容,對臨床在胰島素注射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應當如何規范操作作一簡述。
問題一、忽視注射部位的選擇與輪換
有些患者打胰島素很隨意,覺得自己打哪個部位順手,就老是打那一個地方,甚至局部皮膚已出現硬結依舊照打不誤,這是非常錯誤的。
胰島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法,以選取皮膚松的部位為宜。我們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並不太多,主要是腹部、手臂前外側、大腿前外側和臀部外上1/4等處。之所以如此,是由於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層可吸收胰島素的皮下脂肪組織,而且沒有較多的神經分布,注射時不舒適的感覺相對較少。
不同部位胰島素吸收由快到慢依次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用來控制餐後血糖的短效(或速效)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及其類似物者,因為要求盡量快地起效,所以一般選擇吸收較快的腹部進行注射,以利於胰島素快速起效;而基礎胰島素(主要指中、長效胰島素),由於要求吸收平穩、緩慢,所以一般選擇吸收較慢的大腿前外側或臀部進行注射,以減少或避免低血糖(尤其是夜間)的發生。
反復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產生硬結,使胰島素吸收延遲或不穩定,進而影響血糖控制。因此,有規律地輪換注射部位是非常必要的。注射部位的輪換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間的輪換和同一注射部位內的區域輪換。不同注射部位的輪換是指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間的輪換注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按照左邊一次,右邊一次的方法;另一種是按照左邊一周,右邊一周的方法。而同一注射部位內的區域輪換則要求從上次的注射點移開約1手指寬度(大約2厘米)的距離進行下一次注射,應盡量避免在一個月內重復使用同一注射點。另外,在選擇腹部注射時,應避開臍周3~5厘米以內的范圍,因為該區域的血管比較豐富。
注意:注射胰島素應當選擇未破損的皮膚,並盡量避免一個月內重復使用同一注射點。一旦發現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結的現象出現,就要停止在該部位注射,直到症狀消失。否則,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和利用。
問題二、一次性針頭重復使用
許多打胰島素的患者,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往往一個針頭用一周甚至更長時間才更換,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注射筆用針頭多次使用會造成針尖鈍化、倒鉤,不僅會使患者注射時痛感增加,而且容易產生皮膚硬結影響胰島素吸收,並增加感染及斷針的幾率。因此,《中國糖尿病胰島素注射技術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注射過程中應遵守針頭“一針一換”的原則。